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CPU基础知识

  • 伤心男人
楼主回复
  • 阅读:866
  • 回复:0
  • 发表于:2009/11/12 14:26:34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迁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CPU基础知识:CPU核心类型介绍

  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为了便于CPU设计、生产、销售的管理,CPU制造商会对各种CPU核心给出相应的代号,这也就是所谓的CPU核心类型。

  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类型(例如Pentium 4的Northwood,Willamette以及K6-2的CXT和K6-2+的ST-50以及最新酷睿2的Conroe等等),甚至同一种核心都会有不同版本的类型(例如Northwood核心就分为B0和C1等版本),核心版本的变更是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提升一定的性能,而这些变化普通消费者是很少去注意的。每一种核心类型都有其相应的制造工艺(例如0.25um、0.18um、0.13um、0.09um以及最新的65nm、45nm等)、核心面积(这是决定CPU成本的关键因素,成本与核心面积基本上成正比)、核心电压、电流大小、晶体管数量、各级缓存的大小、主频范围、流水线架构和支持的指令集(这两点是决定CPU实际性能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功耗和发热量的大小、封装方式(例如S.E.P、PGA、FC-PGA、FC-PGA2等等)、接口类型(例如Socket 370,Socket A,Socket 478,Socket T,Slot 1,Socket 940,Socket AM2,LGA775等等)、前端总线频率(FSB)等等。因此,核心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CPU的工作性能。

  一般说来,新的核心类型往往比老的核心类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 1.8A 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 1.8GHz性能要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核心类型刚推出时,由于技术不完善或新的架构和制造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的核心类型的性能反而还不如老的核心类型的性能。例如,早期Willamette核心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的实际性能不如Socket 370接口的Tualatin核心的Pentium III和赛扬,现在的低频Prescott核心Pentium 4的实际性能不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等等,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CPU制造商对新核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核心的中后期产品的性能必然会超越老核心产品。目前市面上的英特尔酷睿2和AMD羿龙(Phenom)甚至最新的英特尔Core i7都是非常优秀的CPU。

  CPU核心的发展方向是更低的电压、更低的功耗、更先进的制造工艺、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更小的核心面积(这会降低CPU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会降低CPU的销售价格)、更先进的流水线架构和更多的指令集、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集成内存控制器等等)以及双核心和多核心(也就是1个CPU内部有2个或更多个核心)等。CPU核心的进步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最有意义的就是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性能更强的CPU。

CPU基础知识:CPU主频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以往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如今的CPU(如酷睿2)工艺先进,运算流水线短,其主频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又可以体现CPU性能的高低。不过现在Intel和AMD如今的命名方式都不以主频来命名,因此主频可以作为购买CPU的参考指数之一。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G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GHz的时钟周期比50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G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ns比工作在500MHz主频时的2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今CPU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45nm(如英特尔酷睿2系列),并且向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迈进。

CPU基础知识:CPU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外频与前端总线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4倍并发),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在外频仍然是133MHz的时候,前端总线的速度增加4倍变成了133X4=533MHz,当外频升到200MHz,前端总线变成800MHz。又如现在的酷睿2 E7200外频为266MHz,前端总线为266MHzX4=1066MHz。

CPU基础知识:CPU前端总线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如果CPU不超频,那么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如今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等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显然同等条件下,前端总线越快,系统性能越好。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此外,在前端总线中比较特殊的是AMD的HyperTransport。

CPU基础知识:CPU缓存

  缓存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往往比较小。 

  L1 Cache(一级高速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高速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一般都在的是256KB以上,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更高。而酷睿2双核处理器则采用共享二级缓存的方式,如E7200的共享二级缓存为3MB。 

  L3 Cache(三级高速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三级缓存往往在高级甚至顶级CPU上才能看到。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 Itanium2处理器采用9MB以上的L3缓存。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而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风风雨雨十二年——CPU发展全程回顾

  对于高速发展的IT产业来说,尤其是CPU,根据摩尔定律,十二年的时间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记得当初的Pentium MMX 166、AMD K6和Cyrix 6x86等产品吗?十二年前的你在什么地方,处于什么职位?十二年前关注DIY市场的你是否会想到,十二年后的CPU会是多核心发展,频率也从200MHz,提升到3000MHz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重温这十二年CPU的变化……

  十二年前,1997年,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镜头一下子转到上个世纪末,回想起笔者当时刚上初中,难免有些感慨,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想当年,每逢节假日,就约同学三五知己,到电脑室(那就是网吧的前身,只提供局域网联机游戏,那时的网络也只属于少数用户)激战《红色警戒》、《毁灭公爵》,到后来的《帝国时代》、《星际争霸》,从玩电脑游戏到关注电脑硬件,现在不少DIY电脑高手就从那时开始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很多资深DIY玩家都是从这个游戏开始的

  一、1997年关键词:Pentium MMX;Pentium II;AMD-K6;仙剑奇侠传

  电脑在那时还是奢侈品,并不是所有普通老百姓能够体验得到的。还记得那时电脑的盗版光盘卖30元一张,那时卖盗版的肯定都发达了吧,呵呵……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Pentium MMX CPU,宣布多媒体电脑时代的来临

  CPU方面,那时CPU是百家争鸣,有Intel的Pentium,AMD的K6,Cyrix 6x86,还有新力军Winchip C6。其中性能最强的当数Intel的Pentium MMX,MMX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技术的诞生使得当时CPU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幅度达到60%以上。MMX技术开创了CPU开发的新纪元,之后的SSE等多媒体指令仍可看到其身影。但整机的价格却让普通人无法接受,万元级别的配置也只能算中档多媒体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卡带式封装的CPU,新一代的DIY玩家都没见过实物吧

  1997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处理器。集合自家Pentium MMX和Pentium PRO的特点,并首次引入了S.E.C封装(Single Edge Contact)技术,将高速缓存与处理器整合在一块PCB板上。Pentium II的多媒体能力,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很流行的广告语:给你一颗奔腾的芯。

  当时除了《红色警戒》外,国内最流行的游戏当数《仙剑奇侠传》了,长期占据《大众软件》月游戏排行榜的前3甲,而其经典程度就不用多说了,不夸张的说,新旧仙剑一代加上来,通关超过30次……相信当时不少玩家幻想自己拥有一台Pentium II,奋战《仙剑奇侠传》的情景吧……
二、1998 关键词:Celeron 300A;AMD K6-2;VOODOO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经典超频王——Celeron 300A
  Celeron这一新品牌是Intel针对主流市场而推出的,但刚发布的Celeron完全没有二级缓存,性能极差,消费者并不买帐,因此很快英特尔就调整战略:将Celeron处理器的二级缓存设定为128KB,这样既有合理的效能,又有相对低廉的售价;其中的Celeron 300A让许多当时的DIY爱好者感受到了超频的魅力,66Mhz的外频可以轻松上到100Mhz,频率稳超450Mhz相当轻松,此时性能已经赶超顶级的Pentium II 400MHz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当时性价比的代名词

  AMD在这一年也推出了K6-2处理器,拥有新的多媒体指令,命名为3DNOW!,声称对3D应用有很大帮助,如著名的游戏Quake2,雷神之锤2,在3DNOW!支持下,能提升不少性能。但可惜后来支持该指令的游戏/软件不多,这个指令也因此而埋没。虽然当时K6-2的综合性能没法与Intel的Pentium II甚至是Celeron A匹敌,但它的高性价比与良好的升级潜力,为用户所称赞。

  1998年,也是3D视觉革命正式开始的一年,当时3D市场虽然是3DFX VOODOO系列的天下,每一款3D游戏都支持VOODOO系列显卡,但NVIDIA与ATI也从那时候开始崛起了,谁也没法想到,3DFX后来被NVIDIA打败,最后被收购……
 三、1999年关键词:Pentium III;Athlon

  1999年初,对CPU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Intel推出的Coppermine核心的PentiumIII以及同年8月AMD发布的Athlon处理器,同时也正式开启了CPU市场两强相争的局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第一代Pentium III,仍是采用SLOT1接口



  1999年初,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奔腾处理器——Pentium Ⅲ,采用了Katmai内核,这个内核最大的特点是更新了SSE多媒体指令集,以增强三维和浮点应用,并且可以兼容以前的所有MMX程序。由于奔腾II的Slot1架构,512KB的二级缓存也只是以CPU的半速运行,因此性能提高的幅度并不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第二代铜矿核心的Pentium III,回归Socket接口

  随后Intel在年底发布0.18um的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Pentium Ⅲ,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Pentium III,最大的改进是二级缓存削减到256KB,但以全速运行,因此性能却是大幅提升,而且超频性能也是玩家所赞许的。不过其封装方式把大家耍了一把,Intel这次又换回Socket接口!这时一个有趣的东西出现,那就是转接卡,使得原来购买440BX/ZX主板的用户,可以继续升级使用该主板,也间接使440BX/ZX主板成为史上最长寿的主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Athlon,一鸣惊人,AMD划时代的CPU

  AMD并没有停止脚步,一个更强大的秘密武器要出笼,那就是K7 Athlon,也是AMD第一次给CPU正式命名。Athlon的封装和外观跟Pentium II相似,但Athlon采用的是Slot A接口规格,与Pentium II Slot 1不兼容。Slot A接口源于Alpha EV6总线,Athlon内建128KB全速高速缓存(L1 Cache),芯片外部则是1/2时频率、512KB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L2 Cache)。由于K7强大的浮点单元,使AMD处理器在浮点上首次超过了Intel当时的CPU Pentium III。但这款Athlon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发热量惊人。 


  Athlon处理器的发布使得AMD彻底摆脱了跟在Intel后面走的阴影,至此AMD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处理器的道路,并且后来第一次在主频上超越了Intel。而Athlon的发布,也意味着后来Intel/AMD两强相争的局面,Cyrix此时已被VIA收购,CPU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
  四、2000年关键词:Athlon;Duron;Pentium 4;Coppermine;NVIDIA GeForce 2

  进入2000千禧年,电脑硬件进入了更加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一年也是近12年CPU市场发生最多大事的一年。AMD在1999年推出K7 Athlon后便一直发力,后劲十足,很快又发布了T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和Spitfire核心的Duron,与Intel 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Pentium III和Celeron(当时DIY用户喜欢称之为Celeron II)展开激烈竞争。而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关也在这年被炒得沸沸扬扬,最后AMD后来追上,首先突破了此大关,在CPU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而Intel后来为取得频率上的领先,把Pentium III频率提升的1.13G,但受制程的影响,第一批出货的产品就出现了滑铁卢,不少购买该产品的用户发现机器不稳定,后来Intel官方承认问题出在CPU上,并出现了回收问题CPU的举动...在这一年,Intel推出了后来家喻户晓的Pentium 4处理器……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令AMD产品性价比深入民心的Duron处理器

  Intel首先引入Slot接口,也首先回归Socket接口,感觉就像耍了用户一把,但类似的事情却同样发生的AMD上,采用Slot A的Athlon推出不够一年,便回归到Socket接口,Intel方面还有转接卡可用,而AMD那边却没那么幸运了。这样的发展给用户的感觉不知是无奈还是可笑来形容了……

  在2000年6月,AMD发布了两款全新CPU,分别基于Tunderbird(雷鸟)核心的Athlon和基于Spitfire(烈火)核心的Duron,采用Socket 462接口,也称为Socket A,制作工艺为0.18um。面向高端的Athlon二级缓存改为256KB,同样是全速运行,同频率的性能上已超越Coppermine Pentium III,而到后来,划时代的1GHz频率,也是由Athlon首先突破。而面向主流市场的Duron采用只有64KB二级缓存,但性能依然很强,轻易战胜其竞争对手Celeron。可以说,Athlon和Duron让全世界DIY玩家重新认识了AMD,在性能上领先Intel的CPU,使得Intel原定的计划发生改变,Pentium 4也不得不在这年推出……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Duron与铅笔的故事,呵呵,老一辈的DIY玩家都想起来了吧,当时的Duron可以通过连接L1桥来破解倍频,从而获得较强的超频能力,而改造条件只需一支HB、2B铅笔就可以了,此仍真正的DIY。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Pentium III 1.13G出问题!Intel紧急回收问题产品

  在划时代的1GHz频率竞争上,AMD领先于Intel,作为龙头老大的Intel,当然不甘落后,势要重新拿下最高频率的地位,于是便把Coppermine Pentium III的频率提升到1.13G,由于工艺的限制,这个频率几乎是Coppermine P3的极限,因此出现了很多不稳定的情况,最后Intel官方承认产品出现问题,并作出紧急回收处理。AMD Athlon让Intel乱了方寸,Intel不得不改变其产品发布计划……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贬大于褒,历史上最短命的平台,Socket 423接口Pentium 4

  2000年11月,Intel发布了旗下第四代的Pentium处理器,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Pentium 4。Pentium 4没有沿用PIII的P6架构,而是采用了全新的NetBurst架构设计,拥有400MHz的前端总线、SSE2指令集、256KB的二级缓存,起步频率达到1.3G-1.5G!对当时只有1.1G的AMD来说,1.5G是什么概念?

  第一代Pentium 4核心为Willamette,全新的Socket 423插座,但第一代的Pentium 4并没有太多的好评,原因是评测结果显示,Pentium 4经常落后于频率相近的AMD Athlon、自家的Pentium III,这使得Intel陷入尴尬的局面,Intel解释说当时的软件还没有对新的CPU架构进行充分的优化,但8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是Netbrust架构的特性,1.3、1.5G根本不能发挥其性能……

  而另一方面,当时Pentium 4只有850主板支持,并需要用到昂贵的RDRAM,那时RDRAM还是稀有品种,Intel不得不搭送一条64MB的RDRAM。后来因为种种原因,RDRAM也未能普及,被DDR RAM所取代。而Socket 423平台也因此成为史上最短命、最失败的旗舰平台,一年之后被Socket 478所取代,而第一批Pentium 4用户只能懊恼与无奈,升级无望。

  第一代的Pentium 4是在AMD的强势攻击下逼出来的,并不成熟。而一年之后,采用0.13um,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将成为Intel平定AMD K7系列的功臣,当然,这是后话了……

  2000年,显卡市场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NVIDIA推出GeForce2 GTS后,彻底打败了3DFX。3DFX不切实际的产品VOODOO4、VOODOO5,最终也无力回天,倒在绿色巨人面前。而ATI也推出Radeon系列显卡,这个品牌开始为大家所认识。这一年,也是互联网在我国开始普及的一年。

  五、2001年关键词:Athlon XP;Tulatin Pentium III;Duron;DirectX 8

  这一年初的主角是低端Duron,低价高性能的印象同时深入民心,铅笔改造更是掀起DIY用户的热情。当年AMD的主板平台被VIA统治,KT133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主板,内存价格在这一年下滑得厉害,128MB成为了低端配置,硬盘容量快速提升,20GB不用千元就能拿下。过去很长时间表现优秀的昆腾在这一年一起出问题,对计算机数据安全性的讨论也达到了高潮。集成声卡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独立声卡厂商的前景黯淡。

  这一年,重点的新产品AMD Athlon XP,之后又成为高性价比的之选。Pentium 4把平台转换为Socket 478接口,同时推出了基于Willamette核心的Celeron,与之相对应的主板是845D。这一年,也诞生了一个经典产品,Tualatin核心的Celeron。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Athlon XP,又一高性价比产品


  Athlon XP是AMD在Th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基础上改进而来,前后共发布了Palomino、Thoroughbred、Barton、Thorton四种核心的Athlon XP,同样使用Socket A接口,却改用了更为先进的OPGA封装。

  Athlon XP直接的竞争对手是Intel的Pentium 4处理器,当时主频决定性能的概念已深入民心,面对提升频率较容易的P4,Athlon XP是追不上的,因此AMD首先引入PR值方式,如XP 1700+,性能大于等于1.7G的P4。各种当时的测试数据都显示,Athlon XP性能确实是与同PR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 4相当,甚至有不少项目超越。此外,Athlon XP之所以命名为XP,是因为针对当时微软即将发布的Windows XP进行了多项性能优化,按的说法是,Athlon XP能彻底释放Windows XP强大而丰富的处理功能,将把Windows XP的应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上。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Willamette核心的赛扬,真的很“菜”


  这一年,Intel发布了Socket 478的Pentium 4和Celeron,其实前者只是昙花一现,为Northwood核心的P4铺路而已。而基于Willamette-128核心的Celeron,玩家也称之为“Celeron 4”,二级缓存从Pentium 4的256KB减少为128KB,性能也下降低不少,1.7G的频率,性能大幅落后于Athlon,甚至连后来发布的Tualatin Celeron 1.3/1.4G都不如。此时DIY玩家已经较注重性价比,品牌不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它给人的印象很“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DIYER心中不灭的经典,赛扬中的神话——图拉丁

  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PentiumIII和Celeron(玩家喜欢称之为Celeron III),核心为Tualatin(图拉丁),这个核心才用了当前最先进的0.13微米工艺,与二级缓存的容量提达到256KB,Pentium III-S更是达到512KB。其中Celeron外频也提高到100Mhz,与Pentium III的差别仅在于缓存延迟。因此这款图拉丁Celeron性能十分出色,甚至强于低频的P4和C4,超频潜力也非常强大,受到广大DIYER热捧,直到2004、2005年,也一直有用户通过二手途径购买该产品,成为玩家心中不灭的经典……

  但图拉丁这把双刃剑,Intel当时开始担忧它和Willamette赛扬的交接工作了。但毕竟当时以频率为上,C4比C3多出400MHz的频率,外行人看来,C4是更强大的了。

  微软在这一年推出了DirectX 8,是一个划时代的3D API同时3D游戏开始大量涌入市场,顺势而出的GeForce 3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第一片支持DirectX 8的显卡。2001年8月ATI推出的DirectX 8显卡Radeon 8500给予了NVIDIA不少压力,就这样,后来的显卡两大巨头多年的激战就此正式展开了。

  六、2002年关键词:NorthWood Pentium 4;Tualatin Celeron;Ti4200

  这一年的经典产品当数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并搭配以845系列主板,成为那一年的经典组合,其实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才算得上是真正的Pentium 4,性能上以压到胜超越Athlon XP。它也在这一年开始成熟化,并对市场有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采用Tualatin Celeron的整机平台以出色的性价比博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电脑的价格也彻底的平民化。但Tualatin的出色表现也让Duron黯然失色,AMD迫不得已用Palomino核心的Athlon 1700+/1800+来防守,不过这也让许多入门用户很开心。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Northwood的Pentium 4使其站到了生命的最高峰

  2002年初,Intel推出了基于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采用0.13μm制程,CPU发热量更小、CPU内部集成了512KB的全速二级缓存,使得新一代Northwood性能大幅超越Willamette,并且拥有极佳的超频潜力,相信不少用户还记得1.6A尤其是1.8A,默认电压超频到3G的情景。这款真正意义上的Pentium 4,以压到性优势领先AMD的Athlon XP,845D/845E主板芯片的发布,使P4也用上DDR内存,一切普及条件已成熟。同年还发布了Northwood的Celeron,表现平平。

  这一年,Intel发布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HT),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从而提高多任务、多线程性能。HT首先用于Northwood的Pentium 4 3.06G上,接着后来用于高端Pentium 4,在Core 2推出后,HT技术也暂时消失,直到Core i7的发布,HT又重新回归。

  NVIDIA面对ATI的挑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布GeForce4 Ti ,此招一出,立即让ATI找不到方向,最给了ATI沉重的打击,NVIDIA借助GeForce4 Ti的热卖继续细分产品,顺势推出了GeForce4 MX,也为是未来一断时间内的神卡,不少用户大学时代必备CS显卡。

  七、2003年关键词:Athlon XP;Barton;Pentium 4 HT;Athlon 64

  在这一年Intel推出了经典的Pentium 4 HT系列产品,以及对应的865PE/875P芯片组,并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此时Pentium 4的形象已经家喻户晓,装机就选Pentium 4处理器。而AMD发布的Barton系列Athlon XP,也为以出色的性价比获得DIY玩家的赞许。2003年9月23日,全球第一款桌面系统的64bit 处理器在美国正式发布。虽然说Athlon 64 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AMD的想法还是针对Intel的旁敲侧击,避开开对手在CPU架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的优势,另辟战场用 Athlon 64 出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Barton 2500+,搭配NF2主板,AMD高性价比的代表作,但也有不少假货

  作为回应Intel的Pentium 4 3.06G,AMD于2003年2月10日正式推出他们全新采用0.13微米制程,基于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3000+处理器。Barton仍属于Athlon XP,采用333MHz FSB,L2 Cache增加到512KB,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随后,AMD将Barton的FSB提升到400 MHz,主频也达到2200 MHz,终于达到了Athlon XP的极限PR值3200+。

  Barton系列最经典的莫过于2500+,很都能够在默认电压下,超到200外频,此时CPU顿时变成3200+,瞬间使CPU的价值提升到千元级,并能获得超过Pentium 4 2.6C的性能表现,加上AMD平台的廉价,获得DIY用户的追捧。由于非常热卖,市场上也很多“白板”、假货,还记得“铅笔”破解的Duron吧,有的商家拿Thorton核心的CPU,通过连接断桥,达到开启二级缓存目的,增加利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带超线程的Pentium 4

  2003年第二季,Intel的Pentium 4C系列CPU面世。它采用0.13μm制程、Northwood处理器内核,800MHz FSB,数据带宽提升到6.4Gb/s,支持超线程技术(HT技术),处理器的实际运算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与之搭配的865PE/875P也引入了双通道技术,采用DDR400内存双通道,刚好能满足P4的带宽,进一步提升性能。其中较经典的P4C是Pentium 2.4C了,合理的价钱,不错的超频潜力,是当时高端用户的首选。同一年,Intel针对AMD新一代的Athlon 64 FX51推出了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版本,CPU价格达到了849美元,创下CPU价格新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X86-64的先河,Athlon 64处理器

  2003年9月23日,AMD正式发布了Athlon 64、Athlon 64 FX两款X86-64位处理器,这两款产品具有划时代意义,开创X86架构CPU进入64位的先河。Athlon 64拥有当时先进的技术,集成内存控制器,使用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从而提高了效能。采用Cool 'n' Quiet的技术达到节能目的。

  Athlon 64的性能表现使人眼前一亮,但采用Socket 940和Socket 754两接口,价钱也昂贵,在2003年,Athlon 64也只具有象征意义。后来的Socket 754的Sempron和Socket 939的Athlon 64才真正把64的概念带进普通消费者群体。

  八、2004年关键词:Prescott;Celeron D;Semrpon;Athlon 64;Socket 754/939;LGA775;PCI-Express

  2004年,Intel推出了第三代Pentium 4产品,代号为Prescott,这是CPU史上非常有争议的处理器。面向主流市场,Intel则发布了Celeron D处理器,性能相比上代翻了一翻。AMD方面,Athlon 64开始遍地开花,发布了Socket 939接口的产品,以及面向主流用户的Sempron处理器,其中后者更在2005年成为校园装机的首选产品。这一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革,Intel采用LGA 775新接口以及新一代总线的出现,PCI-Express,为显卡提供更快的传输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LGA 775的Pentium 4,倍受争议的Prescott核心

  2004年2月2日,Intel正式推出了P4E处理器,采用Prescott核心,拥有1MB的二级缓存、0.09μm制造工艺、支持800MHz FSB、HT二代技术和SSE3指令集。新核心Prescott P4处理器采用了90nm 7层铜互连制造工艺,内部集成的晶体管数也达到了1.25亿个,这个数目比Northwood核心P4处理器多了一倍。采用了31级超长流水管线的NetBurst微体系结构来进一步有效提高主频率。

  虽然Prescott相比Northwood的改进不少,但性能却几乎没有提升,在3.0G以下的频率,效能甚至比不上Northwood。这与Prescott的31级超长流水管线有一定关系。而另一方面,90nm没有为这款P4降低发热量,甚至比Northwood更热,不少买到翻包的用户在不久后叫苦连天,翻包的散热器散热效能太差了。更换新核心没得到性能提升,反而带来高发热、高功耗的诟病,因此Prescott也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核心。假设只是Northwood基础上增加SSE3、增加缓存和改进制程,是否会是另一种景况呢?

  不久后,Intel发布了LGA775的Pentium 4 Prescott,与之搭配的是915P/925X主板,支持PCI-Express总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曾经风光的Celeron D

  2004年6月,Intel推出了Prescott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被称为“赛扬D(Celeron D)”。新核心Celeron D采用90nm的Prescott核心,二级缓存为256KB,前端总线533MHz,支持13条SEE3指令,不支持HT。Celeron D相比Northwood Celeron性能大幅提升,此外,采用90nm制程的Celeron D具备强悍的超频潜力,不少能默认电压超到3G-3.6G。在Socket 478接口上,Celeron D还是受到不少用户的好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AMD最成功的高端处理器,Socket 939 Athlon 64

  2004年中,AMD推出Socket939接口的Athlon 64处理器,首发产品有Athlon 64 3500+、3800+两款,这两款处理器也首批内建双通道DDR控制器的Athlon 64处理器,并且因为采用双通道DDR控制器,性能比同频单通道处理器提升5%。更换接口的Athlon 64,以合理的价格,出色的性能叱咤市场,与Pentium 4正面较量,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尤其后来的FX系列,拿下了当时的性能之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红遍大江南北,高校学生装机首选——Sempron 2500+

  AMD又面向主流用户推出了新系列产品,闪龙,Sempron,采用Socket 754接口,只支持单通道,二级缓存只有256KB,但基于K8核心的Sempron拥有出色的能耗比与强大的超频潜力,不少产品外频能超上300MHz以上,因此也带动了内存市场,海力士D43、三星UCCC、英飞凌BE5/CE5等是都是高性价比之选。

  到2005年,高性价比的Sempron搭配的高性能C51/C61整合主板后,更是如鱼得水,相信新一代DIY用户还会记得当年的广告语:整合主板也能玩爽《魔兽世界》!这正也是学生们需要的,因此这套平台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的高校,成为当时学生装机的首选,陪伴了不少学生走过大学三年、四年的生活。

  2004年游戏与硬件继续相互带动,3D技术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ATI在这一年的反击大获成功, Radeon 9550在这一年成为经典显卡,几乎成了性价比显卡的代名词,面对这款性价比超高的产品,NVIDIA也无可奈何,毕竟产品架构限制,只能卧薪尝胆,在下一代产品中寻求新的突破。

  九、2005年关键词:双核处理器;Pentium D;Athlon 64 X2;

  这一年Intel和AMD先后发布了自己的双核产品,宣告CPU双核时代即将来临,尽管真正大规模普及是在2006年,但双核处理器的出现的确可以算是桌面微处理器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这一年也是AMD产品最辉煌的一年,Athlon 64开始成熟、Sempron主打主流和入门市场,高端市场Athlon 64 X2完胜Pentium D。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第一款双核处理器,Pentium D

  2005年5月,Intel首先发布双核心设计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两者都采用两个Prescott内核和1MB×2二级缓存方案,因此Prescott处理器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Pentium D上看到,比如EM64T技术、XD bit安全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主流市场的Pentium D处理器并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双核心Pentium D架构复杂性。只有Pentium EE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

  不过,Pentium D谈不上是一套完美的双核架构,Intel只是将两个完全独立的CPU核心做在同一枚芯片上,通过同一条前端总线与芯片组相连。两个核心缺乏必要的协同和资源共享能力,而且还必须频繁地对二级缓存作同步化刷新动作,以避免两个核心的工作步调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Pentium D带来的进步并没有预想那么大!更糟糕的是,双核心的Pentium D发热量、功耗均非常大,普通散热器根本压不住,但这样也带动类散热器的产业。

  尽管后来发布了65nm的Pentium D系列,发热量得到改善,频率有所提高,但其性能仍比不上AMD的Athlon 64 X2与Athlon 64 X2 FX。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性能几乎完胜Pentium D,Athlon 64 X2双核


  几乎在Intel推出Pentium D的同时,AMD也推出了双核Athlon 64 X2处理器。但与Intel不同的是,AMD早在设计K8架构时就考虑到了集成双核的可能性,而且为了构建多处理器的弹性互联架构,为K8核心增加了一个专门与其他CPU通信的任务指派单元。这样,当AMD要开发双核产品时就显得比较顺利。尽管Athlon 64 X2也是采用512KB/1MB×2的独占式缓存设计,但两枚CPU核心可实现任务的实时共享,双核心的架构优势也得以充分体现。

  AMD 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共推出四个型号,分别是4200+、4400+、4600+与4800+,在性能上,Athlon 64 X2系列几乎完胜Intel的Pentium D,是AMD历史上第一次完美的胜利,无论性能、功耗、发热量等都比对手有优势。但Athlon64 x2处理器的价格却要比Pentium D高出不少,即使4200+、4400+两个型号的价格已经跌破了3000元。这使得用户更偏向于Pentium D平台。

  这一年,显卡方面NVIDIA让7800GTX、7800GT提前杀入市场,ATI无法全力招架,直到10份才勉强拿出X1800XT,但性能也只是稍强于7800GTX,当时的高端显卡市场几乎被G70垄断。这一年显卡市场的主角又变成了NVIDIA。

  十、2006年关键词:Core 2 Duo;Athlon 64 X2;AMD收购ATI

  2006年双核处理器开始普及,Pentium D 805和Athlon 64 X2 3600+率先把双核带入主流价位,加上Intel 酷睿2系列处理器上市与AMD的X2双核的降价,个人电脑真正进入双核时代。升级至双核电脑也成为了2006年众多DIY爱好者的目标,DIY兼容机市场也因此迎来了第二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全新架构,全新品牌,全新里程碑——Core 2处理器

  Intel Core 2的发布预示着AMD的道路开始变得艰难,尽管A饭们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但市场却没有过多地照顾到A饭的情绪,Core 2出色的性能表现,相比自家Pentium D大幅提升,同时领先AMD顶级的Athlon 64 X2 FX-60不少。导致Athlon 64 X2系列产品一夜骤降千元的状况。当然这一年最大的看点还是AMD收购ATI,毫无疑问这场当时质疑声不断的收购案正如很多分析师预计的那样让AMD元气大伤,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走得比较吃力,上游芯片市场的格局也被这场收购案所改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扣肉”

  Core 2(玩家也喜欢称之为“扣肉”),是基于Core2(酷睿)架构的Intel新一代CPU,完全放弃了沿用6年的Netburst架构。Core 2结合了Pentium M高效率和NetBurst动态执行性能优越两方面的优点。Core2处理器的数据流水线长度从Prescott的31 级大幅度缩短至目前的14级。其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数量由上代NetBurst微构架的2组提升至3组,同时在 Cache构架上也经过了大幅度的改良,整体运算性能大大增加。支持SSE4多媒体指令集,以及EM64T 64位技术。Core2拥有超强的性能功耗比,当时各种测试已均表明它是当时性能最强大的桌面CPU。
  当前不少用户已期待多时,面向主流级用户的Core 2 E6300也成了广大DIY爱好者的首选产品,加上后来技嘉、华硕率先突破965主板的外频瓶颈,之后就有不少用户把E6300外频超到450、500MHz,性能几乎翻倍提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采用AM2接口的Athlon 64 X2处理器,支持DDR2内存

  2006年中,AMD发布的Socket AM2处理器包括针对顶级发烧玩家的Athlon 64 FX,双核Athlon 64 X2,单核心的Athlon 64,以及针对入门市场的Sempron。AM2接口最大改进是支持到DDR2内存,使平台性能进一步提升。面对强大的Core 2 CPU,Athlon 64 X2只能降价与之竞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AMD收购ATI


  2006年另一个重点就是AMD收购了ATI,可以说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结果成交价是54亿元。现在来看,AMD收购ATI有着重要意义,在主板上已基本摆脱NVIDIA。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同时拥有CPU与GPU的公司,在多媒体普及的今天,CPU与GPU协作将能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性能。现在3A平台蜘蛛平台、龙平台的概念已深入民心。

 十一、2007年关键词:四核处理器;Core 2 Quad;Phenom X4;Pentium E

  尽管AMD的K10并没有让AMD从根本上逆转市场的疲软境况,但毕竟还是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大风浪。而内存方面,DDR2内存频率继续不断上升,雷声大雨点小的DDR3内存也终于出现在市场,尽管至今DDR3内存还没有普及。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雷声很大的K10处理器


  2007年10月,在Intel发布新一代处理器Core2后,AMD终于拿出新一代四核处理器,那就是基于AMD K10架构的桌面Phenom处理器。但Phenom并没有帮助AMD重夺性能宝座,最高端的Phenom X4 9900也只能与Intel入门的Q6600打成平手。而且好景不长,最初步发布的Phenom步进为DR_B2,有一个TLB Bug,使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与B2版相比,直到2008年推出的B3版处理器才修复了TLB BUG,AMD将在所有修复该漏洞的处理器上标明一个"50"下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Phenom X4

  与此同时,AMD在收购ATI后发布“Spider”平台,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微处理器部分是phenom处理器(羿龙),采用的是真四核设计。HD3800系列是第一个支持四卡协同工作,支持DX10.1,790芯片组把CPU、GPU联合在一起,这三个整合在一起完全可以达到高清性能、可扩展性、高能效。

  十二、2008年关键词:Core i7;Phenom X3;Pentium E5200;Atom

  2008年,许多重大事件在今年发生...年初美国的次贷危机似乎没有让人想到这场危机会在下半年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世界经济危机,对IT事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而这一年也有让我们雀跃的地方,北京奥运,全民奥运,神七升天,成功与天空接触。在CPU市场上,三款重要产品是不得不记住的,首先AMD发布独家的三核心CPU,以三打二对抗Intel双核Core 2,但网上三轮脚踏车不敌双轮大摩托的比喻,引起很多两派粉丝的口水战。Intel Atom节能平台的推出,成功推动上网本的概念。Intel新一代四核处理器Core i7也如约而至,接替高端Core 2四核成为新旗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Phenom X3

  2008年中,AMD推出Phenom X3处理器,采用三核设计,是其独家产品。“以三打二”,即三核战双核,在多线程、多任务方面表现出其多核的优势。由于在三核心处理器领域AMD可以说是“仅此一家”,所以AMD方面对这款处理器也充满信心。现在来看AMD的三核CPU策略,市场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Phenom X3三核处理器在多任务/多线程应用方面取得不少优势,成为AMD竞争主流市场最有力的武器。但Phenom X3也有不少缺点,受65nm制作工艺限制,Phenom X3的频率设定较低,使其在不支持多核的应用中惨败于Intel Core 2双核,于是就引出“三轮脚踏车不敌双轮大摩托”的比喻。第二个就是高功耗,消耗的能量与获得的性能不成正比,此时Intel大力推动能耗比的概念,这也使得AMD非常头痛,这只能寄望于45nm制作工艺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Atom,节省平台,上网本的核心

  Atom处理器是Intel历史上体积最小和功耗最小的处理器。Atom专门为小型设备设计,旨在降低产品功耗,同时也保持了同酷睿2双核指令集的兼容,产品还支持多线程处理。更重要的是Atom这款处理器不仅仅是针对移动平台,即使在桌面平台上面Atom也有着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2008年非常火热的上网本的概念,正是采用Atom平台,不求高性能,只需要价钱合理、满足上网要求即可,随着这个概念的火热,相信在09年会诞生不少“山寨”上网本。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性能巅峰:Core i7处理器

  Core i7是一款基于全新Nehalem架构的CPU,采用LGA 1366接口,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如集成内存控制器、三通道技术支持、全新QPI总线、超线程技术的回归、Turbo Mode内核加速等。虽然Core i7采用新架构,但还建立在Core微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大幅增强改进而来的,并外加增添了超线程(HT)、三级Cache、TLB和分支预测的等级化、集成内存控制器(IMC)、QPI总线和支持DDR3等技术。

  Core i7这款四核CPU,采用HT后,可达到八个线程,性能大幅领先上一代的Core 2 Quad四核,成功接替Intel自家的Core 2,成为新旗舰产品,直到现在仍是全球最强的桌面处理器,即使是AMD新一代的旗舰Phenom II,与之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结语:

  过去十二载,曾经有无数经典CPU带给DIY玩家欢乐,尽管现在看来,它们不再有使用价值,也不再流行,但它们曾经的辉煌、曾经的高性价比,曾经带给我们激动与喜悦的那一瞬间,将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们希望Intel/AMD能带来更多好的产品给用户,五年后、十年后回头看,仍能找到曾经让我们激动的CPU……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