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校园周边治理切莫“熟视无睹”

  • guest60204548
楼主回复
  • 阅读:33580
  • 回复:2
  • 发表于:2019/4/22 11:28:15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迁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校园周边治理切莫“熟视无睹”



    早上在沙河桥小学门口路过,上学的孩子们快乐蹦跳,送孩子的家长互相打着招呼,小商贩热情招呼的顾客…,一切和谐自然。然而就在这和谐之下,小学大门旁紧邻的洗浴中心和大尺度的宣传画,显得异常刺眼。这让我想到一个词语“熟视无睹”。

      “校园周边安全检查”、“环境综合治理”、“学校周边摊贩治理”…,每年诸如此类的检查也总会开展几次,国家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古有孟母三迁,特殊强调了外界环境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影响。这件事情本身,估计是个例,也许是相关部门及学校甚至家长们自觉地将它排除在了应治理范围之外,从而“熟视无睹”。细细咂摸,值得深思。

    首先是熟视,为什么在小学大门旁边,“零距离”接触的洗浴中心,会堂而皇之的存在,并且更严重的是被几乎所有人熟视,进而被所有人觉得理所应当,都说校园文化,是通过整体环境的营造,对全体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最终完成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总目标。而大尺度照片的“上墙”,究竟会不会进一步让孩子们“入脑进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省级文明县城考核硬指标存在,显然是彰显了国家和省政府部门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如此的校园周边环境,甚至会让我们思索小学时,书本上教给我们的一个成语“孟母三迁”的真实性与“存在即合理”哲学思考的现实意义。这其中,“熟视”的到底是哪些人,亦或者说,是想要让哪些群体来“熟视”,进而从中获利。

    其次,是无睹。视而不见,不治理,不监管,不作为,叫无睹。最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校方领导层的无视,这种漠视的态度,究竟是对校园文化概念的认知肤浅,还是对门外即社会,不归我管的苍白解释。但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应当是一方净土,作为守护者角色的校方领导们,难辞其咎。第二是有执法监督监管权的有关部门,校园周边治理,本就是涉及各方利益的难题,更应该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拔除顽疾,为何会在国家三令五申要“风清气正”之时,处处“乏力”?究竟是缺少法律依据,无法有效“监管”,还是多了利益的羁绊,让无睹变成了“勿睹”。

    校园周边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是个长期活计。关系到我们下一代孩子们成长环境的优劣,更关系到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根基,希望各方都能够拿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敢于向顽瘴痼疾亮剑,还校园个“绿树成荫,书声琅琅”,真正使教育让人民满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